持导管润滑。
22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221穿刺点出血:置管成功后,术后24h常规加压包扎。次日必须更换透明敷贴。本组3例穿刺点渗血2d,主要与血小板低,
f凝血功能差有关,继续加压包扎后渗血停止。预防与处理措施: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延长加压包扎时间。
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222穿刺点感染:本组2例出现置管局部感染,其主要原因
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导管护理不当或放置时间过长。预防与处理措施:①严格无菌操作。②重视患者健康教育,随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若有浸水,应及时更换。③定时更换输液管道系统,输液器需24h更换1次,各连接处常规消毒。④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全身症状,出现局部皮肤红肿,予以加强局部护理,每日换药,经4~5d,局部红肿消退,未发生全身感染症状,导管可继续使用。
223静脉炎:本组发生静脉炎1例,其主要原因是行picc后,由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胀、疼痛。预防与处理措施:①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满足静脉输液的情况下,选择的导管越小越好。②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以免引起机械性血管损伤。③送管时即便很顺利也应缓慢匀速放置导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④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容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输液前应确保导管尖端在中心静脉内。本例静脉炎的处理: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mi
,善疗妥局部涂抹3d后症状未能缓解,予拔管。
224导管脱出:本组病例中有1例烦躁患者于置管后3d自
f行拔管。预防措施:①置管成功后应固定好导管,先用无菌胶布固定连接器翼型部分,再用胶布蝶形交叉加强固定,后以胶布横向贴牢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②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烦躁及不配合的患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导管自行拔出。
225导管堵塞:本组5例出现导管堵塞,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本组5例为血栓性堵塞,均采取尿激酶进行脱内鞘治疗,其中4例成功,1例未成功,将导管拔除。导管堵塞预防:①每次输液前后采取正确封管(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可预防堵管。②输注粘稠液体如脂肪乳、血制品等,输注完毕后,至少用20ml09氯化钠溶液冲管。③在连续输液情况下,每8小时进行1次09氯化钠溶液冲管。
226浅静脉血栓:本组7例发生不同程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