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应用PICC导管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21-01【摘要】picc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该技术选择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作为插入点,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而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picc导管植入过程中和植入后也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本研究对picc导管植入异常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关键词】picc导管异常情况护理1临床资料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应用picc导管置管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85岁。置管时间5~232d,平均474d。在置管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者5例,其中送管困难2例,导管异位2例,导丝拔除困难1例。植入后出现局部渗血3例,穿刺点感染2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1例,浅静脉血栓7例,导管堵塞5例。2讨论21置管过程中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211送管困难:主要表现在送管过程中有阻力,导管弯曲。本组2例送管异常的病例中,是在头静脉穿刺时出现,考虑是由于
f血管偏细,静脉瓣多,血管硬化,痉挛等原因引起。预防与处理措施:①适当调整体位,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送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②一边送管一边向导管内推注09氯化钠溶液,润滑导管和导丝,必要时辅助热敷,以消除痉挛引起的送管困难。③选择置管时机,新发血液病患者血管弹性好,而经化疗多次后,再行置管,血管硬化易造成送管困难。
212导管异位:在2例导管异位患主要与血管变异,患者体位不当,经头静脉穿刺及有纵隔肿块有关。在置管过程中,本组1例患者有不适感,经x线显示,导管均异位至颈内静脉其原因主要是患者体位不当引起;1例由于血管变异导致导管异位。预防和处理导管异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穿刺时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当导管达肩部,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②置管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不适,可停留片刻,观察几分钟,有时导管依靠在血液中的重力漂浮作用而自然下降或者将导管向外拔出少许。
213导丝拔出困难:主要表现为拔管时有阻力感,导丝不易拔出。本组1例可能因为送管时力量太猛而致导管扭曲,或者导管可能在生理角度处。处理措施:①出现导丝拔出困难时不能强行拔管,如有阻力暂停1~2mi
后再轻轻拔出。②适当调整患者体位。③穿刺前用肝素09氯化钠溶液冲管,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