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1、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1)墨子的儿童发展观属于环境决定论。(2)霍尔的儿童发展观属于遗传决定论。(3)桑代克的儿童发展观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环境决定论者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桑代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虽然强调了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但也忽视了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因此也是失之偏颇的。(5)我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2、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5
f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资料来源: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参考答案:(1)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