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_王刘磊____
课题
备课时间: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17年
9月5日
1课时
编号:05
课型新授课
课时
学习目标的表述:1.通过对“敲击音叉和鼓面”的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说出声音产生的原因。2.通过“敲桌子”和“闹铃箱抽真空”等实验,能总结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介质可以传声。3能说出生活中应用转换法、归纳法的实例。学习重点:1、完成“敲击音叉和鼓面”等实验,归纳声音产生的原因。2、完成“敲桌子”和“闹铃箱抽真空”等实验,归纳声音的传播条件。学习难点:对转换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评价任务的设计:目标1通过学生表述声音产生的原因,或对相应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预期达成度90。目标2通过学生表述声音传播的条件,或对相应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预期达成度85。目标3根据学生在列举事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预期达成度85。
设置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3学情分析:声音是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尽管有这些经验,但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物理问题,并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教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反思与评价
f1、引入新课
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感受大自然里美妙的声音。
导入:闲暇时光,当我们畅游山林,除了欣赏美景之外,还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媒体播放:鸟叫声、流水声、汽车鸣笛声、优美的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