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典型案例
泗水县卞桥小学
活动背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非常失落地说:“为什么给学生讲了那么多道理,学生还是不懂事,我们做得那么多工作难道是白费吗?”很多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对上网、玩游戏都是无师自通,可简单的家务却不会做,甚至觉得大人做家务是应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反思了我们的德育工作。结果发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更多的是靠在课堂上说教和学科教学来实现,学生的道德观念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没有认同感,更不容易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接受的是“关于德育”的教育。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动辄就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而空的现象。在德育活动组织上,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或“毕其功于一役”,仅仅体现在几个特定的日子,这都是功利性的德育活动,与德育的目标相悖。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的形成将奠定孩子做人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行小学生德育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解决由于上述现象造成的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差,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等问题。在“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必须逐步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重演,注重道德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三三制”体验式德育模式。
朱明祥
f一、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方面)。(一)遵循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层面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我校提出了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理念,即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德育内容,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梯度,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包容的内容实施体系。工作中,我们区分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不同层面,重新确定了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这即所谓的“三三制”。在三个不同学段,我们把小学六年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六个会”,即低年级“学会适应、学会独立”,中年级“学会文明、学会交流”,高年级“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在三个不同层面,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