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法定存款淮备金比率的调整有强制性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有法律的强制性,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部必须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动,都会导致货币供应给量的巨大变化。其政策效果是猛烈的,带给金融机构乃至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剧烈的。法定存款淮备金比率的调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它不能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供中央银行频繁地加以运用;(2)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起“变速箱”的作用。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其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其作用过程是渐进的,不象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猛烈;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它预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走势,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审查再贴现申请时的一些限制措施,设定资金流向,扶持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借款,完全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通常只能影响利率的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再贴现工具的弹性较小。再贴现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大众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在西方国家,对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有不同的估计和看法。有的主张应强化再贴现政策,有的主张根本放弃再贴现政策,由公开市场政策代替。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中央银行运用这一工具是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这一点明显优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可以根据每日对金融市场的信息的分析,随时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和规模,不断调整其业务,便于控制业务效果,减轻货币政策实施中给经
f济带来的波动。这比“一刀切”式的法定存款准备率要优越的多;“告示效果”不明显,具有很高的操作弹性。由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每天大量地进行,市场上不可能对中央银行的操作意图了解,这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试探性操作和迅速进行逆向操作。
货币金融学(二)
一.单选题1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