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
O2+O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2O33O2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2O2和O3之间的关系是。解析: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观察总反应,此反应的反应物是O3,生成物是O2,显然选项A、B都可以立即排除,又由于反应物中不含氯元素,氯原子显然也不会是中间产物,因而选项C当然也不是本题答案。这样可判断,氯原子只能是催化剂。从给出的反应历程看,第二、三两步反应很明确地显示了氯原子在反应前后组成与质量都不变的这一特征。因此,第1题的答案是选项D。O3和O2都是单质,而且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只是它们的分子组成不相同,由此可见,O3和O2属于“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这一基本特征,它们应属于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答案:1D2同素异形体点评:本组试题是信息迁移试题。它引用了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研究项目,并介绍了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反应机理。题目的取材较新,而且是当前环境化学中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设问的情境却不难,通过简单的思考,就会正确回答。[例5]1994年全国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①高锰酸钾热分解2KM
O4K2M
O4+M
O2+O2↑②硝酸铵热分解2NH4NO34H2O+2N2↑+O2↑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O2↑
M
O2
f④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①③④解析:在本题所给出的4个反应中,除了高锰酸钾热分解反应是众所周知的实验室里氧气的制法之外,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也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为此,可将二氧化锰置于一只烧瓶内,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过氧化氢立即有氧气产生,并可用控制滴速的方法来调节产生氧气的气流量。硝酸铵的热分解不能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一方面因为温度不同硝酸铵分解的产物不同,即使发生了题目所指出的反应,生成的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难以分离;同时,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因而缺乏可靠的安全性。NO2的热分解也显然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气体作为反应物不易控制,即使反应实现了,两种气体也不易分离,而且它们在常温下还可能化合起来再生成NO2。答案:C点评:一般说来,物质的实验室尤其是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制法所要求的条件大致为:反应尽可能快一些,反应条件尽可能简单,操作比较易行,尽量使制备的产物单一易于分离;....而对反应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