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无用论”。2马克思主义伦理认为,道德对于经济社会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1道德能够促进它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2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3引导人们生活方式。“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它过分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一切,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非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和尼采提出来的。尼采强调“权力意志”,强调弱肉强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在弱肉强食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不过是弱者为了反对强者而提出的接口而已。阶级社会,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对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P89:道德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之前,有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董仲舒意大利托马斯)、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的仁义礼智及四心(四端)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费尔巴哈)三种观念。道德意识的发生:1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3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P1013:道德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首先,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
f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在道德的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原始社会的道德具有两重性P11)
2奴隶社会的道德:是的一个阶级道德类型。首先,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道德内容日益复杂。最后,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的道德有很大进步,成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中的一个独立成分。例如中国的仁义礼智信,西方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德性”P11)
3封建社会的道德:首先,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其次,在道德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具有政治化、宗教化、理论化、神秘化倾向。最后,道德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道德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表现在两方面,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4资本主义的道德:首先,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及基本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