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1.道德在古代分开使用,“道”表示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或道理。“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便称之为“德”,朱熹所说:“德者,得也。”2.“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P26:道德的本质:1一般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再次,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最后,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2特殊本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性、非强制性、内化的规范。3深层本质: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首先,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直接的关系。其次,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最后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植根于经济关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把道德说成是“超历史”的理论是荒谬的。道德规范的特殊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评价是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P78: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道德决定论”和“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