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衡东县育星小学:陈姣艳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语文S版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主题中的首篇。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之时。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艰险、悲壮的场面,抒发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此外,由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铁索、岷山”等词语,并能结合诗句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2、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3、学会结合图画、历史背景理解诗意。4、了解第二联中运用的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诗句。教学重点:学会结合图画、历史背景理解诗意。了解第二联中运用的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诗句。教学准备:1、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解诗题,知诗人1、出示“倔强的小红军“图片,问:还记得图片中的人物吗?对,他就是那位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长征的诗,去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2、板书课题,(长征)齐读。释题,再读。课件出示“征”的三种意思,“长征“中的“征”选哪种意思呢?(走远路)那长征是什么意思?(走了很长的远路)一起来读读,读出长征走得远。(长征)
f出示路线图,体会长征的路途遥远和艰难。再读课题。3、问:关于长征,你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是呀!长征是一段难忘的历史,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指导生读(《长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读(《长征》);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读(《长征》);在亲历者和领导者毛泽东笔下长征又该是怎样的呢?4、出示毛泽东图片简介诗人。板书:毛泽东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他叫读(毛泽东)二、读诗文,识七律1、学习生字词语。俗话说:“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