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可分为感知、领悟、内化、积累和使用等几个阶段,在内容和范围上则是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部分到整体持续扩展的,而且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的训练方法也不同。下面就低年级语感训练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阅读品味语感低年级阅读教学,首先要落实读,做到以读为本。要打破教师讲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理念,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自由选择小伙伴互相读给对方听,自由选择朗读的方式。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如教学《欢庆》,读到“田野献上金黄的稻子,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子,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反复、多形式的读使学生看到的不但是田野、枫林、蓝天、大海,还有从“金黄的”“火红的”“洁白的”“欢乐的”词语中感受到色彩美、氛围美、从“献上”“举起”“飞着”“奏起”传达出的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妈妈的思想感情的美,以及整个句式结构的美。阅读中,教师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悟,也能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
f过眼看、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联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头脑活动起来,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二、通过想象增强语感1在“看”中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教《比尾巴》一课,为学生提供各种小动物尾巴的图片,使其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丰富学生的表象。教《小小的船》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遥望夜空的情景,发挥想象,理解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一样,两头尖尖的。并想象自己也能坐在月亮上看到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在头脑中体现一幅美丽的画卷,并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传情达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水平。《识字一》一组关于春天的词语,在熟读这些词语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鸟争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