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仅要读得细,还要读得粗
f读书读得细,其实是不容易的。在很多你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上,可能你们是习以为常的,是不是你们多长个心眼,问一问为什么?讲一个小的例子,根据中学的知识,氢原子外面的电子一层一层上去,最里面一层叫K,下面一层是L,最外面一层是M,为什么不叫A、B、C、D啊?你们好像以为天生就应该是K、L、M啊,但你从逻辑角度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最早想到的是A、B、C、D啊。原来,当年科学家发现了氢有这样一个能量状态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更低的能量状态,为了谨慎起见,他在26个字母当中,取了中间一个。如果是A、B、C、D的话,万一有再低的,就没有字母可以取了。这都关涉到中学的知识,但如果你书读得不够细,你肯定答不出来。但同时,难得的是读书读得粗。我教书的时候,到期末考试前,总会安排答疑。有个学生来问了几个问题后,我发现不大对劲。我对这个学生说:“你先把书合上,你刚刚问的问题,我暂时不回答你。请你把我这个学期讲过点什么东西,复述一遍。”那个学生冲着我眼睛一瞪:“老师,你可没说过,大考还要考背目录的啊。”其实,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你们有的时候读书过于细,什么叫过于细?每个题目都会做了,但是对一门课的总体的知识结构,是不了解的,或者是忽视的。从来不考虑一章与一节之间,上一章与下一章之间,一章里面的各个节之间,它是怎么串起来的。因为有很多的知识,它是连贯的,不是分裂的,我之所以让学生把目录给我讲一遍,实际上是想看他是不是知道,一门课讲下来,所有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是什么,对一门课有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你只会做题目,没有对一个学科的宏观的概念,你是不会有发展的。大家应该对自己读的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何选课去选那些最训练大脑的课大学实行选课制。我经常上学校BBS的课务版,看同学们在交流些什么。看下来,大多数学生在讨论的,是哪个老师不点名,哪个老师给分给得特别好。还有学生会给老师起外号,比如给C给D比较多的,叫“CD刻录机”;给D和F比较多的,就叫“德芙巧克力”。其实,大学的选课制度,是给大家一个充分掌握自己学习机会的权利,你应该怎么学呢?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的那些内容,而是学的过程。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有什么区别?知识倒在其次。你想你大学里读的是什么?微积分,量子力学,那么复杂的东西你都能搞清楚,社会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你搞不清楚啊。既然大学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