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怎么过
20090209080030作者:整理王乐来源:文汇报
金融危机给今天的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就业市场上的种种不如意,让他们不得不回望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知识是不是太少?选择专业是不是太盲目?有没有为就业做过充分准备……复旦大学教务处长、化学系教授陆靖与大学生分享自己做学生、做教授、做教学管理者的体会和经验,相信会给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多启示。经历过大学以后,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大学时有一个同班同学,真是绝顶聪明。平时,晚上5点半或6点,我们都抱着书到教室去自修、看书,一般我们会看到10点或者10点半。而他每次看到8点就回去了,所有的书他看完一遍就记住了。他进实验室做实验和别人也很不同。很多学生进实验室,一般都是手里拿一本书,书上说干什么,就照着干。他每次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带一本本子,上面只有一个实验标题。他进实验室后,直接就动手开开关。时间一长,我发现了,他真的是读书方法不一样,他进实验室的时候,其实已经搞懂了为什么要开这个开关,为什么要开那个开关。而我们大部分同学做实验时,都是依照课本按部就班做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同学做人也做得很好,和同学之间相处得很好。所有的文体活动也都表现出色,唱歌、跳舞、打球都很棒。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如何选书别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上在复旦大学,学生一般看的是三种书,第一种他当然会拿本教材;第二样东西是外文;第三样东西是杂志或者报纸。大家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只读教材与教辅的,但如果到了大学,仍然是只读教材或者教辅,是不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呢?比如一个读中文系的学生,从来没有读过《红楼梦》,永远只读别人点评红楼梦的文章,你能指望他以后去研究《红楼梦》吗?大学设置了那么多专业和学科,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间,一定会留下千古不朽的名著。我建议大家要去啃一啃那些非常厚的书,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从头读到底,但是读名著的感觉,和读教材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建议化学专业的学生,去读一读《化学界的本质》。建议读物理专业的学生,去看一看《量子力学原理》。看了这两本书后,你就明白:“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在科学作品中同样存在。大学期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读这种名著。所以,在大学里不应该只读教材,而应该读你这个领域内的名著。不仅要读得细,如何读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