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的绘制与应用、图形的
放大与缩小;“统计”中对由于数据不当或绘制不当而可能造成的误判进行辨析等。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虽然属于新知识教学,但是与以往的新知识教学应该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六年
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一定水平
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要放得更开一点,把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
师的主要精力应该着重用在如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点拨,扶正纠偏”上。
二是,要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总结。
一般说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路线图”是:
对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观察(原型观察)→联想已有知识进行对比(联想对比)→经过对比或变
换实现知识的链接、归并或转化(链接转化)→对形成的新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总结概括)
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新增内容“负数”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负数已经在生活中大量应用。如,气象预报对零度以
下温度的表述,和高层建筑对地面以下楼层的表达,都使用了负数,这些早已为小学生所司空见惯。学
生学习了负数,一方面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将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在初
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奠定基础。
f优选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负数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路线图”进行。
原型观察(观察零下温度、地下楼层的表达方式)→联想对比(与0和正数进行对比)→链接转化
(借助数轴认识负数、0和正数都是“数”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概括(负数都比0小,正
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第二部分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形成数学认知结构为目的,着眼于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引
导学生对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网,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的教学与以往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一是,以往虽然也曾经多次进行过单元或期末的整理与复习,但是无论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或数量,
与这次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的整理与复习都是不可比拟的;
二是,这次整理与复习的目的除了要对六年来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回顾、弥补、梳理、整合
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创造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