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并不害怕家丑,这种揭家丑行为本身就值得肯定。
事实上相比较清华大学研究生违反校纪被处分来说,这些违纪学生中,有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不能只是按照校纪校规处分了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偷窥异性如厕,这已经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账号改成绩,这是违法犯罪。从这个角度说,对于违法犯罪的学生,除了给予校纪处分之外,还应当交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有谁考虑过清华受处分学生的隐私权吗
胡波
提到“婚内出轨”“偷窥女厕”,这类社会花边新闻很容易吸引眼球。然而,花边新闻要是和“清华大学”联系起来,那就更容易引爆舆论了。毕竟,公众一向对清华寄予了厚望。不妨谈一谈网上流出的那一份处理公告吧。这份公告其实并无特别之处,国内凡是接受过十几年教育的,对此都已经司空见惯。公告中有11名研究生受到处分,其姓氏被保留,名字则隐去,性别、民族、年龄、学院、年级、就读的研究生类别,以及犯规的相关细节一览无余。外人当然不知道这些研究生具体是谁,但是,当事人所在院系的研究生同学、朋友、老师,总能对上号,猜得到是谁。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笔者倒以为,那些为清华点赞、夸清华信息公开透明并借此呼吁大学宽进严出的,可不可以先暂停下来,换位思考一下作为大学管理者,自己学生中间发生的“婚外情”“偷窥女厕”之类的“丑事”,你会愿意如此开诚布公地向社会详细地披露吗再从那些被处分的学生的角度来想想,明明已经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为什么还要被张榜公布,放到网上去接受全国人民的“道德审判”
f清华之所以把公告只是发在内网,就是不愿向社会完全公开,因为处分学生是家务事,更何况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偏偏在手机可以随意截屏的时代,内网和外网之间的界限很容易消弭,而且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有些单位不适合公开的内部信息流出,所引起的社会舆论让人始料未及。况且,总有好事者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随随便便就把内部信息放到外网。
笔者不禁想起国外两所大学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的案例。2012年8月末,世界最著名大学之一哈佛大学曝出学术诚信丑闻,在该校的一门春季课程中,近一半上课学生涉嫌期末考试作弊。哈佛发布公告确认该项学术作弊事故,但拒绝透露相关课程名称与学生情况,称“联邦隐私权法禁止学校公布相关学生姓名”。2016年10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对30名在当年迎新活动做出不当行为的学生施以停学、罚款等一系列处分。副校长兼教务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