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界与审计界对部控制的研究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容深化。1988年的《审计准则公告》指出“企业的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达成企业特定目标和合理保证所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部控制的成熟期发展很快,也称部控制框架论阶段。COSO报告中,将部控制定义: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成员、经理阶层和其他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达成企业营运的效果、效率、相关法令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要素五分法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
第五是部控制的最新发展。部控制的围越来越广,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逐渐倾向于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和立场来研究和建设部控制问题。
除美国外国外对部控制的研究还有英国的三大报告:1992年的卡德伯利报告,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前两个报告着重讲了从财务角度进行公司治理,将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下。最后的报告为如何构建健全的部控制提供的指引,并进一步肯定了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这三个报告使英国对部控制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得到了完善。加拿大也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套
资料
fv
完整的部控制理论体系。2.国研究现状我国对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于部控制的研究主要
是由学术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管理机构进行的。学术界的观点都有:金文认为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是部控制理论框架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4;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出发研究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先锋从审计的角度对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进行了研究6;昱7和薇8以案例形式对部控制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流程入手对企业的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龙平教授将理论界对部控制的看法大致概括为三种9:一是部控制制度论,认为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可靠、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所采用的控制制度,他包括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控制制度两部分;二是部控制结构论,认为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是部控制成分论,认为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成分构成。国外对部控制的研究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对部控制涵的概括和定义同美国相比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
而在职业管理机构方面国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