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m(780320780),一般5km。施工单元(端刺常规区)至少1880m(780320780)一般4~5km。,1、常规区为一与桥面有剪切连接的底座板结构单元,常规区长度不限,但至少10跨梁,常规区分为多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的最大长度不超过160m,通常按照5跨、3跨、1跨划分,施工段之间通过钢板连接器连接(一般设置于跨中),浇筑时预留500mm宽后浇带(BL1),每个施工段中部剪力齿槽部分与桥面一次浇筑成型,其他剪力齿槽只进行钢筋连接,浇筑时预留678mm宽后浇带,称之为剪力齿槽后浇带(BL2)。2、临时端刺≥780m,为一与桥面临时无剪切连接的底座板结构单元,对称分布于常规区前后两侧,临时端刺分五段,从靠近常规区一侧起一次为~220m~220m~100m~130m~130m各段之间逢跨中采用钢板连接器连接,在临时端刺中依次命名为KO、J1、J2、J3、J4、K1。临时端刺区剪力齿槽处均预留后浇带(BL2)。
f3、常规区与临时端刺均为过程概念,是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不同作出的区别划分和命名,均是底座板的一部分。4、后浇带分为①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跨中或需要处】和②剪力齿槽后浇带(BL2)【梁端剪力齿槽】。5、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的设置位置:①常规区(BL1)【常规区分多个施工段,各施工段之间】;②临时端刺区各段之间(J1、J2、J3、J4);常规区与临时端刺交界处(KO或K1)。6、剪力齿槽后浇带(BL2)的设置位置:①常规区中部分设置或不设;②临时端刺中所有剪力齿槽处。底座板施工单元划分设计原则及条件底座板施工单元划分设计原则及条件1、施工单元要根据作业面布置情况事先统一规划,确定相邻作业面张拉顺序和分工责任;2、常规区一次浇筑完成的剪力齿槽与两侧钢板连接器距离之差必须小于15m;尽量对称)(尽量对称)3、常规区两个相邻钢板后浇带之间距离不大于160m,即简支梁上底座板的分段长度设置最长为5跨,长度不够5跨可设置为3跨或者1跨,两个钢板连接器中部的剪力齿槽一次浇筑完成;4、临时端刺不能设置在连续梁上,且距连续梁至少两孔梁,连续梁前后两孔梁均设置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剪力齿槽一次浇筑完成;5、左右线临时端刺布置要错开来两孔梁;应该和钢筋接头需要错开原理相似)(应该和钢筋接头需要错开原理相似)6、连续梁上钢板连接器与已浇筑剪力齿槽间距≤80m;7、连续梁上两钢板连接器之间与梁未剪切连接(自由浇筑段)的长度≤80m;8、钢板连接器距硬泡沫板(梁端挤塑板)间距≥5m。即钢板连接器尽量设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