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最佳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思想品德,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七年级思想品德如:《自尊自信成功的基石》一课中。学生对于自尊的含义及作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故事情境,先通过多媒体引出学习内容:画面中的人物是晏子,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身材十分矮小,楚王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当晏子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同学们被这声情并茂的故事情境吸引住了,注意力特别集中。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能设想晏子会怎么做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的我见学生们的情绪异常的高涨,继续问道:“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宴子到底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想”,见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这么强烈,我立刻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晏子见状立刻正色道:“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们被故事中晏子的“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震撼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所渲染的情景氛围接着创设如下问题:(1)晏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晏子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的?(3)假如你是晏子你会怎么做?通过引入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尊的含义,也懂得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的欲望,求知的热情,使其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
f二、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感悟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