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一定提高。
2城镇化水平越高,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3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一定就越高。
4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5城镇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①建筑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③交通④信息技术
2
f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提示: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只是城镇人口增
加,城镇人口比重不增加,城镇化水平不一定增加。
2×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3×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镇
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即经济还不算发达,但城镇化水平已偏高了,如南美洲
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镇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4×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处于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目前城镇化
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虽然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却较低。
5B城镇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但交通运
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城镇化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间“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河南出门务工的农民大批赶往火车站。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1200万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问题1人地协调观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镇化?提示: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甚至在城市定居,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问题2综合思维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说明农民工进城的原因。提示: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因素:城镇就业机会多、城镇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镇交通便捷。农民工离开农村的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问题3人地协调观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体现其社会发展水平”。你认为有道理吗?提示:有道理。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镇的发展。由此可见,该说法是有道理的。归纳总结
3
f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