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幼儿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激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如在《菊花》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菊花是谁带来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菊花?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等等,引导幼儿回忆讨论,打开生活经验的阀门,也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6、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很喜欢让别的孩子来评价同伴的回答,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然而,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每个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都是独特,没有对错之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以固定的提问模式来评判幼儿的感知、体验与想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他说得对不对,像不像,”只会否定孩子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抹杀孩子的艺术天份。因此,教师对于美术活动中的提问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提问,更注重幼儿个体的感受。五、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进行讨论,我们认为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
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因此,本学期我就美术活动中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一)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事物仔细,感受也深刻,让孩子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他对事物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绘画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美术教学活动
f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1、要忌讳一些口头禅似的提问:如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画吗?小朋友们看这幅
画漂亮吗?等等,这些提问让孩子们形成了习惯性的回答:喜欢,漂亮,愿意……所以老师的这种提问没有真正的意义。
2、提出能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回答出来的问题。在大班的美术课《有趣的脸》中,教师刚挂好挂图准备给他们讲关于脸部特征的夸张的时候,下面的幼儿已经对着图片在发笑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脸呢?这样的眼睛能看得见东西吗?”“怎么头发是这样的啊?”当时教师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