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确诊。r
血清学诊断较常用的是采取病鸡的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此外,尚有荧光抗体技术、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方法。r
防制r
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禁止从有本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野禽、观赏鸟类及各种禽类产品,在引进禽及其产品时应严格对本病进行检疫;养殖场应远离迁徙禽类的聚集地,严格实施各种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车辆、人员来往的控制,搞好禽场卫生和定期消毒。r
扑灭措施r
疫情报告;早期确诊;隔离、封锁、紧急接种、消毒。r
发现疫情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封锁、隔离、扑杀病禽和同群禽。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每天的全面消毒。当疫区内的所有禽类死亡或扑杀完毕,经过每天消毒,超过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疫区周围强制免疫的所有禽类都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而无新病例发生时,再经过全面彻底的大消毒后,即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宣布解除封锁。r
治疗r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尤其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必须采取扑杀政策,禁止治疗。猪和马等动物主要采取解热、镇痛、抗病毒、防继发感染等措施。r
3、狂犬病r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该病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常常因严重的脑脊髓炎而以死亡告终。r
病原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枪弹形或试管状。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r
在自然界存在的狂犬病强毒称为“街毒”,通过家兔脑内继代,可减弱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力成为“固定毒”,并可用来制备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r
流行病学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在自然状态下常带有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此外,蝙蝠是该病毒的又一自然宿主。患病动物、带毒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由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属可能。r
症状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10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r
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典型病例和非典型病例。r
犬典型病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r
非典型病例,有时症状发展急剧,张口、垂舌、唾液增多,步行摇摆、垂头,后躯和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病程1周左右。有时则症状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