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病的性质。r
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以及隐性感染动物。带毒鸟类和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病毒。患病鸡在潜伏期即可排毒,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本病可以经卵垂直传播。r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晚秋及冬春寒冷季节多见。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形式。r
症状: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即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其中H5和H7亚型是典型的强毒。r
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头颈部水肿,鸡冠、肉髯等发绀,流泪;高度呼吸困难,并迅速波及全群,病禽张口伸颈呼吸,打喷嚏、咳嗽,气管音;排出黄白、黄绿或绿色稀便;神经紊乱,出现头颈歪斜,多数病例病程为2~3d,致死率可达100。r
低致病力毒株感染的症状较复杂,其严重程度随感染毒株的毒力、禽的品种、年龄、性别、饲养管理状况、发病季节和禽群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产蛋量下降和隐性感染等。病程长短不定,一般死亡率很低。r
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禽类常表现为皮下、浆膜、黏膜、肌肉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和坏死变化。病鸡的冠和肉髯极度肿大,鸡冠有坏死灶和出血。胫上部角质鳞片呈紫红色,脚趾肿胀,伴有淤斑性变色。腺胃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和溃疡。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出血,管腔内有大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整个肠道尤其是小肠,从浆膜层即可看到肠壁有大量黄豆至蚕豆大出血斑或坏死灶(枣核样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物。胰脏明显出血或有黄色坏死灶。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内有少量黏液,有时有出血。肝、脾出血,有时肿大。r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生殖道内有较多的黏液或干酪样物,输卵管和子宫质地柔软易碎。个别病例可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出血。r
诊断r
病毒分离与鉴定:可以采取病鸡呼吸道或鼻窦内渗出物或器官组织,加肉汤稀释成10悬液,离心沉淀和过滤以除去组织碎屑,将无菌悬液01~02ml接种在9~11日龄发育鸡胚的尿囊腔,在35℃中培养,72~96h采取尿囊液作鸡红细胞的凝集试验,并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和亚型,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