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23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穴位埋线疗法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朱俊岭等26用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49例,选取风池、百会、太阳、合谷、太冲、阿是穴等穴,总有效率939,疗效确切。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以达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促使疾病向愈。王恩忠等27用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45例,取双侧风池、太阳、外关、合谷及百会穴等穴位,并辨证加减取穴,结果总有效率933,且治疗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肽P物质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结果显示穴位埋线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P物质来发挥镇痛作用。韩虹虹等28用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取穴:太阳穴(患侧)或阿是穴、三阳络(双)、足三里(双),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疗效确切。封燕婷29用穴位埋线及电针治疗偏头痛各30例,两组均选取风池、太阳、外关、阳陵泉等为主穴,并随证配穴,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67,而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7666,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但埋线组VAS评分较电针组低,结论提示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且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的作用,部分方法通过改善偏头痛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肽P物质、降低血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而减轻偏头痛症状。总之,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是确切的,并且具有作用快速、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f今后应对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出更为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优势,提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4
2郭佳针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策略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3):210214
3韩玉晶,冯莹莹通窍活血汤治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