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阙喜元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5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它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信息技术学科角度看,它是一种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从学生探究新知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工具。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更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教学,而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加以论述。
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学科不应是单纯的技术学科,它应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把一些社会性问题融进信息技术学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无形中收获更多。例如,在讲授“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一课时,我利用声音、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了环保主题的学习情境。课堂导入部分的第一个动画是绿姑娘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伴随着儿童环保歌曲《在地球上》的响起,小鸟家园被毁,绿姑娘冒着生命危险从猎枪下救了小鸟。此时学生对小鸟产生怜悯,对绿姑娘产生敬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带着“趣”和“情”走进课堂。
综合练习前的第二个动画,歌曲《在地球上》再次响起,还是那只小鸟飞翔在青山白云之间,在它的脚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绿姑娘把小鸟紧紧地抱在怀中;远处,伐木工人正在植树造林;猎人手捧着食物等待小鸟的归来……而美好的梦总是那么遥远,当小鸟睁开眼的时候,天空还是那么阴霾,又冷又饿的小鸟无助地向我们哭诉……学生由此从内心深处理解了环保的意义。这节课的后半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对环保有了更深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社会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爱心和兴趣中学习,轻松地收获了知识,还无形中使演示文稿作品有了自己的思想,让整堂信息技术课充满着活力。
运用信息技术,让知识轻松建构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也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