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习惯
教师与教师的差别,往往不在于学历、教龄、水平,而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读书与探究精神。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因此,从教不息,必须率先终身学而不厌,甘愿成为终身读书者。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当今信息时代,作为教师,应当充满“危机感”,学会“每天淘汰你自己”。假如你
f不淘汰自己,可能就会被别人淘汰。要免遭淘汰,方法只有两个字:读书。因此,必须让读书成为自己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平凡与平庸,一字之差,差在心情态度,差在习惯和认同,差在承担的逃避。作为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应当理直气壮地拒绝平庸平庸不应当属于我们。
作为教师,应当具有本领恐慌意识,自觉用读书弥补理论与业务不足,用读书“修炼”课堂。
作为教师,应当让读书成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一种内驱力。
作为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让读书与研究成为一种常态。
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让自己在反思中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为了明天的精彩,今天就应当读书与反思。
作为教师,应当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核心视角,读精品之书,读有魂之书。
四、“读书并快乐着”面对当前教育界师生负担繁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状况,时
常有人发问:教师能幸福吗?教师的职业幸福从哪里来?教师有时间读书、钻研吗?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幸福在于自己创造。善于读书、享受读书乐趣的人们自然会感受到“读书并快乐着”!幽幽夜晚,执一卷美文,端坐窗前,最是怡情冶性。听蛙声悠然,看树影婆娑,有时恰似与朱自清先生在展开春的画卷,有时又恰似与迅哥儿坐着船
f儿穿行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人世间至真至纯至爱的情感,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怪不得,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那些老书生,我们以前还挺同情他们“寒窗苦读”,殊不知他们早从书中找到乐趣,偷着乐儿去了……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当你嗅着书页的馨香,全身心地投入书中的情节时,心情也随之飞扬,感情的湖水会荡起一圈圈的涟漪,你会捧腹大笑,你也会黯然神伤。好书对人的影响,真如大旱逢甘露,雪天送木炭一样,妙不可言。当一所学校成为教师队伍的“读书共同体”,学校自然就是幸福的读书乐园与优雅的精神家园;一旦让读书成为享受,让研修成为‘福利’”,教师自然会“其乐融融”。当教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