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中医治疗
王靖思,孙桂芝,姚乃礼,朱昱翎【摘要】摘要:肝癌病因多认为是正虚邪实,正气不足,与感受毒邪相兼为病,辨证论治多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健脾为主。分期治疗时,初期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后期注意扶助正气,顾护脾胃,驱邪不忘扶正,同时兼顾内外兼治之法。【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13033012【总页数】3【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临证精华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球第5而每年死亡达到680万例,在肿瘤致死原因中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第3。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和病死率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肝癌的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位居第1;肝癌相关病死率占全球的4512。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肝癌经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现将中医在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辨证分析,方药治疗方面的特色浅述如下。
1中医病名
古代医学中并无统一病名,多称作“瘕”“积聚”“臌胀”或“黄疸”“肥气”等,如《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
f微缓为水瘕痹”4。《金匮要略》中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5。刘完素在《河间六书》中说:“,腹中坚硬,按之应手,谓之也”瘕,腹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皆论肝癌的症状表现如上腹肿块,腹水等特征6。王三虎教授认为“肝积”“黄疸”“积聚”“鼓胀”“癖黄”等与肝癌相关的传统病症名称均不能体现肝癌的本质,病名是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程、预后等特殊性的体现,所以,对于肝癌的正名非常重要。王教授认为可以直接应用“肝癌”这一现代医学名词并且肝癌已经是《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标准病名。只有在肝癌的病名下,研究才能深入,才能探究其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和有效方药等7。
2病因病机
关于肝癌的病因病机,中医专家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邵铭主任医师8认为,肝癌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正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病位在肝,肝病则木郁,木郁则横逆脾土,致脾胃虚弱。刘沈林教授9则认为肝癌的主要病机责之正虚邪实,正气虚衰是肝癌发生的基础,而癌毒内生是肝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