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是性别歧视。由于女生在大学毕业后,一般都会面临结婚、生子等问题,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这些问题,在招聘条件上明确表示只招收男生,无形中使得女性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又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找到工作的另一阻碍是没有工作经验。企业招聘人才时,大多希望应聘者在入职以后能够直接胜任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在校大学生由于忙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经验的缺乏也使得一些毕业生难于找到工作3。其次,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目前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交往能力、实业绩效、创新能力、协作意识、领导艺术以及活跃的思维,但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则更侧重于理论。这也就是面对每年大批的毕业生,企业却仍然会出现“用工荒”的原因。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但该问题依然是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所在。再次,就业区域的不平衡现象。从国家允许自主择业开始,由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好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中小城市虽然也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却得不到毕业生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用工荒”。最后,“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虽然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度有所下降,但由于求安定、求稳定是中国人固有观念,依然有大量的毕业生选择考取公务员。目前企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受大学是“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去从事这些基层行业的服务工作,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荒”,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人才资源的流动,也影响了毕业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三、对策简析1高校方面高校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许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还不强,社会适应能力低,这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高校在注重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此外,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积极、顺利就业。就业指导工作应融入到大学生四年的日常学习中,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能力储
f备。对刚刚入校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