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炉设计要点1前言
我国每年林业废弃物和农业生产剩余物质产量高达7亿t,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巨大资源,已成为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生物质气化技术改变了直接燃烧生物质的利用方式,提高了废弃生物质的能源品位,对节约常规能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产出气焦油含量低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质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化学反应过程,生物质气化炉各部位结构尺寸将极大地影响气化炉的热效率、产气成分和产气品质故设计合理的生物质气化炉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关键。
2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作为气化剂的空气从气化炉侧壁空气喷嘴吹入,其产出气的流动方向与物
料下落的方向一致,故下吸式气化炉也称为顺流式气化炉。吹入的空气与物料混合燃烧,这一区域称为氧化区,温度约为900~1200℃,产生的热量用于支持热解区裂解反应和还原区还原反应的进行;氧化区的上部为热解区,温度约为300~700℃,在这一区域,生物质中的挥发分(裂解气、焦油以及水分)分离出来;热解区的上部为干燥区,物料在此区域被预热;在氧化区的下部为还原区,氧化区产生的CO2和碳、水蒸气在这一区域进行还原反应,同时残余的焦油在此区域发生裂解反应,产生以CO和H2为主的产出气,这一区域的温度约为700~900℃。由于来自热解区富含焦油的气体须经过高温氧化区和以炽热焦炭为主的还原区,气体中的焦油在高温下被裂解,从而使产出气中的焦油大为减少。
3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特点a为了使氧化区各部位的温度均匀一致,不至于产生死区和过热区,从而保证焦油裂解
反应最大限度地进行,下吸式气化炉料斗下部的横截面尺寸变小,这个部位即所谓的“喉部”,“喉部”尺寸的大小决定了气化炉的产气能力和产气品质。
b为保证物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在“喉部”布置多个空气喷嘴。一般有外喷(空气由喉部外向中心喷射)和内喷(空气由喉部中心供气管向外喷)两种布置形式,其中第一种形式应用较多。
fc在料斗外壁,多数下吸式气化炉为增大换热面积而焊有翅片,目的是用产出气的热量预热料斗中的物料,同时也降低了产出气的温度,提高气化炉的热效率。
d由于还原区位于氧化区下部以及高温区裂解反应的存在,使下吸式气化炉内产生了火焰温度稳定效应。即当反应温度偏高时,作为吸热的还原反应相对加剧,从而降低了气体温度;当反应温度偏低时,还原反应相对减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