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副词,“先前”。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作为”;第二个“为”是介词,“替”。C项,第一个“舍”是动词,“舍弃”;第二个“舍”是名词,“房屋”。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它”,指“这种景象”;第二个“之”是助词,“的”。3.1完全2通“邀”,邀请3详细
4.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3渔人就沿着原先走过的路回去,处处都做好标记。5.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①太守遣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7.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8.C解析:村人“叹惋”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人过的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二陋室铭1.D解析:A项,第一个“名”是动词,“闻名”;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B项,第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代词,代指方仲永。C项,第一个“则”是连词,“就”;第二个“则”是副词,“就是”。D项,两个“斯”都是代词,“这”。2.1品德高尚2弹奏3大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4.不矛盾。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交往高雅,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5.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6.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6
f7.D人深思。
解析: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呼应“德馨”,反诘扣题,发
三爱莲说1.D解析:A项,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第二个
“焉”为兼词,“于之”“于是”。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C项,第一个“者”是助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放在分句句末,引出原因。D项,两个“宜”都是副词,“应该”。2.D解析:A项,第一个“鲜”是副词,“少”;第二个“鲜”是形容词,“鲜艳”。B项,第一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