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六单元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第16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背景:(1)世纪末20世纪初,19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2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3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的评价:(1)积极性: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4、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二次革命;;(4)护国运动;(5)护法运动;(6)第二次护法运动。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主民革命屡遭挫折;(2)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3)孙中山思想的转变;(4)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第17课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思想
考点2:毛泽东思想(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发端:从中共建党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
1
f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著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