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效果。在家庭煎煮中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煎煮器具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
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铁、铜、锡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2、煎前浸润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前浸泡时间
以30~60分钟为宜,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60分钟。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以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3、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
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4、煎药方法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
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牡蛎、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2)后下:花、叶类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f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3)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①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②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