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2s内向东运动了6m,
对应图中的OA段;接着从第2s末到第5s末在出发点东边6m处静止3s,对应图中的AB段;在第6s内又向东运动了6m,对应于图中的BC段,第6s末离出发点最远,为12m,对应图中的C点;在第6s末到第8s末,物体返回,向西运动(这段时间物体运动最快),第8s末回到出发点,对应图中的CD段;第8s末至第12s末从出发点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12s末到达出发点西边6m处,对应图中的DE段。在12s内,物质的总路程是12m+12m
+6m=30m,总位移为6m,方向向西。
点评:质点的st图像和运动轨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直线运动中,st图像可以是直线、折线、曲线,但轨迹一定是直线(在曲线运动中,轨迹才是曲线)。
例2:图2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则()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
C在t1时刻甲、乙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相遇
2
f图2解析:从图像可见,st图像都是直线,表明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
方向相反,如果二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定会相遇。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离开参考点
的位移(矢量)相同,即双方在同一位置,即是甲、乙相遇处,故选ABC项。点评:在同一坐标系中研究两个(或更多个)质点的运动时,为方便起见,通常取一个
参考点作为两个(或更多个)质点的初位置,此时质点的位移不再是它的实际位移,实际位移是终了时刻与起始时刻的位移之差。
例3: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表示质点做往返运动的是()
图3解析:A图表示先向前运动,然后再反向运动,但未回到出发点;B图表示先从出发点沿正方向做往返运动,然后再从出发点沿负方向做往返运动;C图表示从出发点沿正方向连续往返运动;而D图表示先静止不动,再向某方向运动,没有往返。故选BC项。点评:往返运动的特征是位移随时间有增有减;s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有正有负。
例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4所示,以甲的运动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可以看出()
3
f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1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图4
解析:从图4可见,甲、乙两质点的运动是同时刻但不同地点出发;t0时刻,乙在甲前面s1处;甲除了从t1时刻到t2时刻静止外,其他时间都比乙跑得快,最后在t3时刻追
上乙(相遇)。故选ACD项。例5:甲、乙两物体在同时同地出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