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设置在基础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基础上,凸显灵活性。整份试卷除了第1、2、8、9题是记忆题外,其余都是灵活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3、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文化的积淀、人文素养的提高。如《千家诗》的默写,是知识面的拓宽、古典文化的积累;“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的新闻概括、《人民日报》使用网络热词“给力”的现象评论,是关注生活、关心时政意识的培养;赵普、王冕勤奋苦读故事的阅读,是热爱学习、培养读书意识的熏陶;我们家小男子汉的性格分析,是学会独立、学会做人的思想教育;对沈从文故居的游览、赤子情怀的理解,是人文素养的提升……二、考情分析1、积累运用部分
第4页
f第1题的注音写字,第2题的背诵默写,得分率较高,说明老师们都很注重知识的积累,狠抓基础。第3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5题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评论,得分率较低,分别只有60和20。第3题概括新闻,虽然从客观上看新闻体裁学生没有接触过,第五单元才涉及,但是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应该是初一年级训练的重点,这说明平时的训练还没到位,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5题发表评论,备选答案有三个,并强调意思对即可,但还是没几个学生拿到分,我猜想学生对《人民日报》的性质可能都不了解,加上没有很好的审清题目“素以严谨平实著称的党报”几个字的内涵,答案自然不在谱上。这说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还不够贴近生活,还需加强审题能力、评判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2、阅读理解部分课内阅读古诗文阅读除第9题句子翻译得分率为85外,其余题目得分率都不超过65。现代文阅读除第13题用文中原句回答得分率为90外,其余题目平均得分率都不到55。尤其是第15题,对文中“忍不住”、“忍住了”两句话的理解,得分率仅为375。这让我疑惑,平时的语文课都上到哪里去了?都是讲过的题目,学生为什么不会答?课外阅读第17、18题考查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思路的能力,得分率为60,虽然不高,但作为课外阅读,还能看得下去。第19、20、21题,要求学生能综合全文,结合自己的文化底蕴,领悟作品的内涵,探究作品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
第5页
f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得分率仅为29,可谓惨不忍睹。散文的阅读,最难的地方就是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