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要求教师就某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该活动的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否反映课改的精神?活动的准备做得如何?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活动内容的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等等,通过多角度反思,可以使一些问题消除于教学活动之前,同时养成教师正确对待教学活动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2、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不仅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而且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需要是否给予满足?等等,通过边活动边反思,教师就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
3、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对整个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优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教学后的反思即是本活动的结束工作又是下一活动的开始环节,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独立反思,它的反思主体和客体都指向自己,由于反思者(教师个人)对自己新组织的活动较为清楚,因此,反思的针对性可能较强、感受较深。
5、集体反思,即组织教师群体就某一个教学问题,教学活动进行的共同反思
f(四)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骨干引领的作用。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各校领导要主动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态,积累素材,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学科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新模式,要把应用新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抓手。各位教师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切实改变过去那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总结骨干教师的成功经验,在普通教师的群体中形成共识,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借鉴应用,加以推广;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让普通教师对怎样是一堂好课多一份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水平;创建师徒结对机制,给新进教师和教学能力相对差的教师指派骨干教师进行带教,主要在教材分析、备课设计、教法应用及课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