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1不同外径压力对密封性能的影响32
4螺旋槽干气密封稳态性能分析2642CFD的计算过程27
43
螺旋槽算例分析29431432
44
工况参数对螺旋槽密封性能的影响31441442
45
不同气膜厚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33
5结论35参考文献36致谢37
II
f1
绪论
11干气密封的历史、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111干气密封的发展历史干气密封(气体润滑密封)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气体润滑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非接触式密封装置1。第一个干气密封的专利于1968年在英国出现,首次工业应用于1976年2,开始推广应用于1983年。最初的干气密封是开发作为膨胀机、透平压缩机的密封,这种新型的密封方式去除了压缩机密封中复杂的油封系统,节约了运行的成本,现在非接触气体润滑密封已经成为工业透平压缩机的一种标准的密封形式。这种密封的研制大体经过了5个阶段:1971年,完成了压力变形控制;1975年,研究刚性密封环与柔性密封环组合之间关系;1976年,对密封动力学与气膜刚度进行分析;1977年,完成了密封气膜热平衡的研究;1979年,研究自动调节机构;1982年,柔性密封面的概念建立;1985年,研究自动对中机构。20世纪90年代国外开始在中低速旋转机械如离心泵、搅拌釜中采用干气密封,国内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目前其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3。112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干气密封虽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对干气密封理论的认识、研究、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1)通过对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进行有限元理论分析,对分析结果对比可知,有限元法更为准确、更接近于实际。但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看,一些理论还不太成熟,方法还不太统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由于干气密封不可能达到零泄漏,所以密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