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第1页共21页
f《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
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草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