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sampli
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f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NO
1
宽放名称个人
宽放范围57
2疲劳
3异常、
姿态
4重量
260712
宽放率5
3
1
2
5
6
7
噪音倦怠自检、互检
050513
2
1
1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