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5分钟)⑴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参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⑵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参考: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中的“遗”是“赠送”的意思,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参考:“还顾”是一个多么充满情感的动作性的画面,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而“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参考:“同心而离居”是游子漂泊的结果。也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使得相恋双方终老忧伤。作者的哀情当真是由眼前之乐景而激发出来的吗?不!他的哀情是时时在心头的,而这哀情的根源是什么?诗的最后一句告诉了我们“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愁以至老的根本原因!作者虽未直接抒情,却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觉得余韵未歇、意犹未尽。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总结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2分钟)参考:爱恋思念迷茫忧伤(板书)四、研读探究问题
f问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气氛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时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参考:“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等。问题2: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参考:在田田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