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Lia
g33
前言
深入教学实践后,根据社会、学校、家长们的反映,发现不少在小学里轻松自在学习就能得高分的孩子,进入初中殿堂后,学习像滑滑梯似的跌得惊人;更有一些有潜力的学生,考入中学后无奈地成了“泯与众人”的现代版“仲永”,成绩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后不适应中学突如其来的大变化的教学,以至于学习跟不上,成绩掉队尾。
众多周知,初中教育处在小学与高中教育阶段的中间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今,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脱节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脱节任其扩大,势必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效益,影响到未来公民全面发展的成才道路。
因此,笔者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实习期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个别访谈式、座谈式和调查问卷式等三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管理领导者、各科目教师和初一年级十二个班级的新生们进行了采访调查,并从学生、教师、学校、家长、教材等五个方面的实际入手分析,努力寻找解决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系统中学习的主体,其本身对中小学教育衔接是否恰当的问题会有明显的直接反映。本次抽样调查面向全年级十二个班级,每班发出30张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353张。归纳整理数据后表明,学生不适应中学教育的原因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中学的科目骤然增多,课程紧。(2)各科作业太多,累积如山,且难度大。(3)考试频繁,恐惧考试成绩排长队。(4)中学教师教学方法节奏快,课程知识难消化。(5)教学内容抽象,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6)中学教师严谨严肃,令生敬畏。(7)不适应中学高强度、快节奏、跳跃大、独立性强的学习方式。(8)中学的学习习惯要求多,一时难以形成。(9)家长无法辅导中学科目,个人课后学习吃力。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972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771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材跨度大,衔接过度不好;614的教师认为学生依赖性强,没有独立
f思考的习惯;439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小学基础不扎实。此外,864的教师认为中小学升学考核的要求不一样,小学没有升学压力,而初中教学却存在着多方面的升学压力,这是导致中小学教育衔接不当的直接原因。
从统计结果来看,造成中小学教育衔接不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小学升入初中之所以会出现不适应的普遍现象,还是中小学间的差异变化太大,令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