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武则天的功与过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武则天;功绩;过失;评价一、武则天其人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14岁那年进了后宫,24岁削发为尼,32岁成为大唐皇后,61岁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岁登上女皇大位,82岁那年准备一块无字碑。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武则天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f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从武则天的发展来看她是十分的聪明机智的,在被立为皇后以后,为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为她登上皇帝的宝座也扫清了道路,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2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不计门第出身,一律做到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大隋以来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变化表现在,她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更加忠君爱国。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通过种种措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制度,为一般的下层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举,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等等。3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仍实行均田制,几乎所有农民都有地可耕,但她仍然强调重农政策。武则天还很重视边防要地的屯田事业,不仅发展了农业生产,也巩固了国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