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陷入一阵忙乱。雨声、叫声、喇叭声,被积水围困的人们满腹抱怨。一个高速运转的城市,轻易地被这场
f大雨打乱了节奏。截至6月15日下午3点,杭州市区共发现积水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积水深度20厘米以上的积水点45处。这些积水点主要分布在江干区和拱墅区。而其中一些路段,诸如天城路文晖大桥东、德胜路上塘路口,每逢大雨几乎都会积水。2011年6月18日,武汉市一辆公交车因水浸熄火,消防官兵救援被困在车顶上的乘客。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2011年7月3日下午,成都暴雨倾城,引发严重内涝,交通大瘫痪。晚上10点,在成都街头见到,不少地方仍大量积水,暴雨造成的大范围交通拥堵现象还没有缓解。在成都南二环路附近,汽车排成几公里的长龙。这场暴雨,让成都成为泽国,城区内上百处低洼之处,积水至人膝部和半米之深,到处可见有汽车泡在水里无法走动……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的通病。3、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在接受专访时称,城市普遍内涝,关键在于城市原有的排水设计没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面对这种突发性暴雨,任何城市都可能受涝。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差,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存在着一个长期的历史原因。事实上,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国内的其他城市,除极少数城市的排水管网建于解放以前,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均为1949年以后修建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政府都面临技术低下、资金短缺等困难,加之当时城市规模仍相对较小、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等现实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对包括下水道在内的许多基础市政工程,原本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所所长谢映霞表示,以北京为例,老北京城1949年的排水设计标准往往只能应付一年一遇的强降水标准,在某些地段甚至只有03年一遇。“也就是说,一年淹两三次也是正常的。”尽管此后北京市也曾多次对排水管网进行改造,但随着城市扩张,北京的排水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这里面涉及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周玉文对此表示无奈。“最直观的就是城市化进程太快,但老城区还用老管网,原有的设施已无法承担起现在的责任。”“作为首都,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北京也许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特例。但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轨迹都极其类似: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周玉文表示,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原来地表径流的条件施以改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