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应一味地、盲目地强调适应社会、不应放弃精神教化的责任,而应当成为整合全社会、全民族和全人类价值与理想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与批判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视野,追求完美的境界。这些体现大学品位的特质,只有贯彻通识教育理念才能实现。第三,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可能的关系。实施通识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实施的可行性。按照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结合各校的实际逐步推进,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策略。2联系你将要从事的工作,谈谈如何建立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传统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是主客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平等,是主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的
f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就高校教师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个体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第二,理解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尊重其对事物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第三,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的最主要表示是“遵从”、“主次”关系,或者说是“传道”与“被传道”的关系。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角色。首先,教师要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从“解惑”者转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第三,教师要从“授业”者转向帮助学生“创业”的指导者。第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
f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