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入学率为15以下、1550和50以上为界,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为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三个阶段。14简述选择课程内容的一些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经济原则;实践原则;量力原则;满足原则。1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应对的一些难题。第一,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合理分类,使各院校类型定位明确。第二,多科性院校、综合性大学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不宜片面求大求全,应注意适度综合化。第三,引导单科性院校、教学型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与其他类型院校盲目竞争。第四,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培育一批研究型大学。
f第五,利用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世界级高水平大学。16简述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高校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质:独特性、辐射性、积累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高校如何认识和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当前高校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即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主张引入通识教育补充专业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第二,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展,由专而深,由深而通。这种观点认为在现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和深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第三,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这种观点则要求用通识教育来改造专业教育,统领学生大学教育的所有方面,包括学术基础、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f上述三种不同的认识实际上也是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就目前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尚处在第一种境界,也有少数高校正在迈向第二、三种境界。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承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必需性。专业教育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的生存能力,专业教育给未来的大学生带来了经济的独立,而经济的独立正是理性、自由、心智探险的必备条件。第二,提升高等教育品位必须贯彻通识教育理念。高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