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触景生情,或寄
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
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动词的
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
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
联想、对比、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
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
f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
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诗人运用夸张的
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壮阔场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
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诗人触景生情,由眼
前的春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之感。
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诗
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四、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言为心声“,“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
江南》);有表达报国无门的忧愤的(如辛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
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矛盾心里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有借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
表达自己归隐后的闲适的(如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诗);有借历史来表达自己自己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咏史抒怀诗),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示现实社
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在鉴赏古诗词时,弄清楚诗歌的题材,要紧扣主题答题作答。
举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
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