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因B受到的冲量向前。②当mA=mB时,vA=0,vB=v0即A、B动量互换,实现了动量和动能的全部转移。③当mA>mB时,vA>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运动,不过速度比原来小了。④当mA<mB时,vA<0,即碰后A球反弹,且一般情况下速度也小于v0了。⑤当mA>>mB时,vA=v0,vB=2v0。碰后A的速度几乎没变,仍按原来速度运动,B以A速度的两倍向前运动。⑥当mA<<mB时,vA=-v0,vB=0。碰后A被按原速率弹回,B几乎未动。(2)、若两小球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最大。则有:mAvA+mBvB=(mA+mB)v
机械能损失=mAvA2+mBvB2-(mA+mB)v2
上述结论在解题中应用较广,比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理综试卷中的第24题就是上述完全弹性碰撞的模型。
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理综试卷中的第24题24.(19分)
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氦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
f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
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
解:设构成铍“副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H。构成
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H′。由动量
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
mv=mv′+
mHvH′

mv2=mv′2+mHvH′2

解得vH′=

同理,对于质量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VN′=
④由③④式可得
m=
根据题意可知vH′=
7.0vN′将上式与题给数据代入⑤式得
m=1.2u

⑤⑥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