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美术鉴赏
课题:托物寄情
湖南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63页)
美术学科教师:周鸿
授课时数:1课时
f一、教材分析
该课以赏析文人画家中国画作品为主,体会“四君子”等题材兴盛不衰的原因,引发探究对中国画艺术及传统文化意蕴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研究教材后感觉内容和形式丰富新颖,课题论述具延续性和深度,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通过赏析不同类型作品,学会将绘画、音乐、诗词等学科知识整合,并尝试用中国画、抒情诗词等不同艺术语言创作表现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形象,深入理解中国画中深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增强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具有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能力,但对进一步鉴赏理解艺术作品意蕴的能力还略显不足,表现力也相应较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画作品“四君子”的笔墨情趣,理解其艺术形象包含的意蕴及文化内涵。
f(2)探究中国画作品“四君子”创作技法及体现的寓意、象征性。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中国画理论知识及“四君子”等有象征意义的图片资料。
(2)开展探究性学习,了解典型造型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尝试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感悟中国画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意蕴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
(2)通过中国画、诗歌等方式尝试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作品,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悟中国画造型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其文化意蕴,了解寄
f情寓志的载体。
2难点:对中国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设疑引思、讨论交流、创造表现、反思评价、教师重点讲解及归纳总结等方法。
七、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基于实践学习。
八、网络、媒体、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稳定情绪,激发兴趣)
设问当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植物园、公园就会发现有很多
f的奇花异草,芳香足以使我们陶醉。假如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你会选择什么呢?说说原因?(学生回答:略)
教师:依据学生作答,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梅、兰、竹、菊”照片。
同时展示两件中国画作品:
《墨兰图》
郑思肖(元)
《风竹图》
李方膺(清)
设问: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和照片中的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