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时计划
2006年1月18日
课题
ξ11
宇宙的起源
第1课时
教学目
1、了解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2、知道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重点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难点难点:实验探究引导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引入: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也就是空间为“宇”,时间为“宙”。
通过这一形式锻
新授:1、宇宙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最终是否会走向终结呢
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活跃学习
学生阅读了角宇宙起源的有关神话传说。1、盘古开天辟地;2、气氛,提高学生的突厥人的宇宙起源的神话;3、日本人的创世传说;4、犹太教的学习兴趣。
创世说。
让学生心情发挥
自己的见解,充分
展示自我。
讨论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
教师过渡今天看来这些神话是不真实的,这是那个时代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望远镜把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介绍哈勃发现红移现象,说明发现星系远离我们的事实。学生思考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难道我们处在宇宙中心吗?
教师分析解释到其它星系上观察别的星系,也是在远离观察者,如果我们处在宇宙中心,那么,其他任何星系都可以成为宇宙中心,即等于没有中心。
f教师引导:我们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做气球试验。
教师引导P3通过实验建立星系运动模型。图12气球充气。
实验:1、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画上一些小圆点,2、向气球吹气,使气球不断地膨胀。1、观察气球在膨胀过程中各个小圆点间距离的变化。2、分析各个小圆点间距离变化的原因。
本讨论意在引起学生实验探究“宇宙大爆炸原理”,引导学生从大尺度层次以“星系”作为运动单位,讨论星系间相互远离是怎样的一种运动。
教师引导分析实验表明了什么?(P4。)
教师强调指出星系不是恒星或行星,是大尺度天体,是由大量恒星及行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构成的一种大型的天体系统。
应由学生得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结论,避免直接灌输。
思考:哈勃的发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引起思考:膨胀的宇宙的起源应该是怎样的呢?(慢慢的放掉气球里面的气体)教师大爆炸宇宙论
教师视频播放:宇宙大爆炸指导学生读图13提问:1、图中所示的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