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3版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二、基本原则1、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研究创新型、应用创新型、技术创新型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教学计划要增加学生选择空间,要充分利用我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丰富课程资源,研究制订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茅以升班”、“詹天佑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增强培养方案的灵活性,为开展“31”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要创造条件开设跨专业、跨校学习计划,在某些专业允许学生按照学期或学年跨专业、跨学校、跨国学习。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四个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注意处理好各部分间的相
f互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新型研讨课程、项目专题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研究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