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精神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非药物疗法,如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社会干预等治疗也受到重视。由于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治疗等方式,通过综合的干预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以化学药物为手段,对紊乱的大脑神经化学过程进行调整,达到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改善和矫正病理思维、心境和行为,预防复发,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最高目的。目前临床使用的精神科药物可有效地抑制精神症状,但通常不能清除症状。精神药物是指那些对中枢神经具有高度亲和力、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药物。精神药物的种类繁多,按监床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六类:①抗精神病药;②抗抑郁药;③心境稳定剂/抗躁狂药;④抗焦虑药;⑤中枢神经兴奋药;促智药,脑代谢促进药。一、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a
tipsychotic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障碍:这类药物通常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的行为等精神
113
f症状,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一)抗精神病药的分类1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与多巴胺2D:受体结
合,竞争性的抑制多巴胺功能,通过减弱多巴胺中脑一边缘通路的过度活动,进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兴奋等阳性症状。其代表药如氯丙嗪_。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除了作用于D2受体之外,还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影响广泛,尤其是对5一羟色胺5一HT受体有阻断作用,它们可以间接降低中脑一皮质和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中的5HT活性,增加多巴胺的传递,从而逆转这些药物的D2拮抗作用,改善裂症的思维贫乏、社交活动退缩、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降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被应用于临床。
(二)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①消除/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②激活或振奋作用(改善阴性症状);③非特异性镇静(控制激越、兴奋躁动或攻击行为);④巩固疗效、预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