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夹阻风》中,用“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岩”来感叹世道的艰难和人心的险恶。在《法华寺横翠阁》中,用“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来阐释江山易代、人生苦短的人生领悟。元代是一个落后生产力统治先进文明社会的畸形时代,元蒙统治者注重有实际技能的工匠而轻贱上层建筑的文人,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所以,元代汉族士大夫沦落到社会下层,与歌舞娼妓为伍,这种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和反抗:一方面他们流浪江湖,与统治者不合作,另一方面,又用历代圣贤的遭遇来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从而产生许多看透世情、逃离是非的小令作品,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离亭宴煞一段:“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乔吉《双调卖花声悟世》云:“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5
f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皆表达这些士大夫对功名富贵和世道人情的参透以及坚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中以多种事物作博喻,寓理于事,理藏事中。二、比喻的分类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对比喻进行分类研究是宋代的陈毅他在《文则》中把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这种分类过于繁复,现在一般只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曲喻)和博喻等几种。另外,有的学者又从比拟对象上进行划分,分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类。(一)从比喻方式划分1、明喻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r